华为作为中国科技创新公司的典型代表,是国内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高科技企业。现在全国都在喊向华为学习。我这里却为华为的传承问题担心。 一开始,任正非采用集资的方式创建华为,后面进入的员工都可以购买一定数额的内部股票,可以利用年终奖和分红入股,在过去的20多年里,投入回报都是几十倍甚至上百倍,慢慢华为就变成了集体所有制的组织,股东从几个人到了10万人,任正非个人的股份也稀释到了1.4%。华为看起来是全员持股的,但是17万人的组织,股票其实主要集中在前3000个高级别员工手里,22级员工都有上千人,大部分是2000年以前进入的老员工了,根据去年的几百亿分红估算,22级员工基本都可以拿到500万以上的分红,华为也是国内年收入百万以上的员工人数最多的企业,接近一万人。 华为过去20多年里,一直保持高速的增长,每年分红都在增加,财富快速的向中高层和骨干员工集中,华为的人员流动性其实相当大,但是中高层和骨干员工几乎不流动。骨干相当于被华为的持股模式捆绑了。前几年还有华为的离职员工想保留股份,到法院起诉华为这套股权机制,要求华为继续保留他们的股权,年年发分红。这涉及到华为的生存基础,当然官司的结果不用说大家也明白。 华为这种模式不是没有危机,三个业务关联度不高的事业部,有的老业务已经不增长了。但华为最大的危机,就是任正非本人,毕竟他已经72岁了,没有人能想象他能干到80岁,华为也需要年富力强的领袖,继续带领华为开创新的历史。华为这种集体所有制架构,阻碍了中高端人才正常的流动,华为现在是高层员工不走,都占着坑,过去华为一直在高速扩张中,中低层员工都还有盼头,能慢慢熬出来,一旦华为的增速降低,华为就会彻底沦为上层人的游戏,好比分肉吃,极少数员工分了大头,绝大多数员工只能啃骨头喝汤,他们缺乏晋升的机会,中高层员工的流动性不足。 可以预见到的是:高速增长了20多年的华为,终于开始慢节奏了,这给原有的股权结构和决策机制都带来了难题,华为是否会变成一家缺乏创新的养老型公司,慢慢开始夕阳红?华为必须在危机到来之前,完成领导人的交接,按照扶上马、送一程的惯例,交接班的周期至少在3年以上,目前还没看到华为接班人的影子,我们只能为后任正非时代做几个设想。 1.任正非的后代接班。华为内部有好几个任正非的家人,儿女都在,女儿孟晚舟是CFO,掌握华为的财务大权,儿子任平也是华为的老人了。在2010年有个大新闻,说华为董事长孙亚芳要辞职了,因为任正非要让儿子任平当接班人,结果孙亚芳跟几个元老不同意,孙亚芳威胁要辞职,后来华为公关部紧急发了声明,声明这是谣言。孟晚舟似乎比任平更容易得到元老们的认可。再熬个六七年,最年轻的EMT成员都快60岁了,那么估计也只有孟晚舟能接班了。 2.华为IPO,变成更加透明的公众公司。假如华为将来有一天业绩不增长了,甚至亏损了,还能指望十几万员工给你填坑吗?当然不可能!所以全员持股制一定是过渡时期的产物,在过去几十年伴随着手机电话的普及和手机智能化,各个风口都被华为赶上了,这个阶段全员持股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,关键是未来怎么办?假如华为IPO,按去年的市值,按30倍市盈率计算,华为大概也能值上万亿,那么资本可以去收购员工手里的分散股权,最后推举新的董事会,让华为成为一家透明的公众公司。不用担心华为上市了,华为文化就解体了,没有竞争力了。IPO和资本不是洪水猛兽,同样文化强悍的阿里、腾讯上市后的表现一直很好。 以上分析了华为的两种接班模式,归根结底,要有类似任正非这样的领袖人物出现,如果没有,后果将会很严重。基业长青,比创业要难得多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