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地图
 


 绿亨话题

从张謇说起
发布日期:2022-04-14

刘铁斌  博士  

毛泽东主席曾提到,中国企业界有四个人是不能忘记的。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,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,搞交通运输的卢作孚和搞纺织工业的张謇。这四个人都是学霸级人物,张謇是状元,张之洞是探花,范旭东是日本帝国大学毕业,只有卢作孚自学成才,但他著多本教材,创办学校,任报社总编,民国时期任交通部次长,全国粮食局局长。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曾两次提到张謇,赞扬张謇是民营企业家的楷模。所以,今天重点说一下张謇。

张謇,生于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,光绪二十年状元,官至三品,曾任教育总长,中国近代实业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、书法家。光绪二十一年,创办大生纱厂,开中国纺织业之先河。民国元年,起草清帝退位诏书,南京政府成立后,任实业总长,后改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。甲午战争后,张謇弃政从商,鲜明地提出了“实业救国”的主张,陆续兴办了二十多个企业,三百七十多所学校,南通大学、海洋大学、河海大学、上海海事大学、复旦大学、东华大学、南京大学等大学都有他的身影,他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、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
张謇认为实业经济才是根本。虽然张謇在光绪三十年曾被清政府任命为商部头等顾问官,民国元年出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总长,但是,他跟洋务派的官僚截然不同,他一贯主张发展民间资本,并且以他为首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形成了一个民族资本集团——大生资本集团。在发展工业的同时,他并未忽视发展商业。为了振兴民族工商业,他主张政府应建立保护奖励机制。张謇将培养人才、开办学堂作为发展工商业的前提条件。他认为,开办学堂,引进西学,培养和使用各类专业人才是强国之本,从而走上了状元办厂兴学的道路。大生系在全盛的时候,人称“南通是中国著名的实业模范区,张氏也是中国第一个实业大王”。

讲两个张謇的小故事。张謇准备考秀才,但张家祖上三代没有人获得过功名,也就是所谓的“冷籍”。按照科举习俗,冷籍需要多付报考费,经老师宋琳安排,结识了邻近如皋县的张驹。张驹同意张謇冒充他的孙子,以张育才的名义报名,张謇在如皋考中秀才,但是从此如皋县张家开始用冒名一事来要挟张謇,连续索要钱物,最后将张謇告上了公堂,这场诉讼延续数年,令张謇十分狼狈,家道也因此困顿。幸而张謇的老师们爱惜他的才华,为他四处斡旋。当时的通州知州孙云锦也出面为他调解,将此事上报给江苏学政,继而上书礼部。直到张謇20岁时,此案终于告终,礼部同意张謇重填履历,撤销控案,恢复通州原籍。在操办大生纱厂时,张謇到上海招股没有收获,甚至没有旅费回通州。无奈间,只得在报纸上刊登广告,在四马路卖字三天,赚取旅费。状元经商,而狼狈至此,张謇在笔记中写道:那些市侩油滑的小人官吏对他冷嘲热讽,阴阳怪调,而他听着诽谤之词也不敢辩驳,蒙受侮辱也不能作色。

古人学而优则仕,张謇开创了学而优则商的先河,现在这一风潮越来越风靡。最近几年,全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约1000万人,其中有大约100万人考上公务员或事业编,有大约100万人进入国营企业800万人进入民营企业或自主创业,越来越多的优秀毕业生放弃考公务员,直接进入企业,企业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,更成为优秀人才施展抱负的主要平台。绿亨也就是这样一个平台,每年向大学生提供二百多个岗位。

 

(作者为北京北农绿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