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经的海底捞火的一塌糊涂,每个门店都排着长队,人们宁愿排队等2个小时,也不想换一家店去吃。去年封控结束后,餐饮行业迎来了经济复苏,海底捞本可以一举成为和麦当劳必胜客一样的餐饮巨头,但在董事长张勇的抄底行动中,海底捞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。从曾经的排长队等位到现在的无人排位,又从曾经的大城市专有餐牌到现在的遍地开店,海底捞的发展形态发生了巨大的转变,那么现在的海底捞,发展究竟存在什么问题呢?
最近,海底捞发布了去年的业绩公告,全年亏损高达41.6亿元。几乎是海底捞上市三年来利润的总和。要知道,即使是疫情最严重的2020年,海底捞还是维持了营收的增长:全年实现营收411.1亿元,同比增长43.7%,保持了3.09亿元的净利润。究竟是什么决策,导致海底捞落得今天这般田地?
一.过度扩张,人才匮乏
去年封控结束后,餐饮行业逐渐回温,民众的报复性消费,让海底捞重回每家店都排位数百名的巅峰,同时商业地产在疫情中受挫,许多核心点位退租,留下大面积黄金地带,导致租金下降。2020年,海底捞新开了544家门店,2021上半年也开出了299家新店。很多店长资历不够,而且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就直接上岗,导致门店的口碑参差不齐。门店越多,海底捞的招牌就越不值钱,甚至出现了老店新店面对面,自己竞争自己的分流局面。企业内部利益划分不明确、人才培训跟不上、门店分流收益不集中,这些问题都是高层决策问题。
二.过度服务,适得其反
曾经的海底捞一跃跻升龙头企业,靠的就是特色服务。过生日、做美甲、送玩偶等。这种既贴心又新奇的服务,掀起了餐饮业的服务浪潮。然而现在的海底捞与消费者过度“零距离”,不给消费者留私密空间,导致很多消费者觉得去海底捞就是社死现场,被迫接受一些并不需要的贴心服务,这些都成了海底捞最大的服务问题。每个消费者需求都不一样,如何把握住客户的需求,在合适的界限内尽可能提供最好的服务,在界限外与客户保持距离,留给客户一定的空间,才是最舒服的状态。
三.品质一般,依靠噱头
海底捞相比起其他有招牌单品的火锅品牌,根本没有自己的菜品特色。巴奴主打毛肚,七欣天主打海鲜,而海底捞目前只有令人尴尬的服务深入人心。餐饮行业,终究是要吃到嘴里去,没有吸引顾客的菜品,没有让人记得住的口味,那顾客凭什么选择你呢。一个企业没有属于自己的东西,就是大众品牌,然而现在的消费者偏向是趋于新鲜、独特、小众的,依靠一些营销噱头,早晚会被大数据再次遗忘。支撑企业长远走下去的,一定是产品的品质。
四.消耗新鲜感,再无创新
海底捞单一的热闹已经无法再吸引消费者,一成不变的模式只会让消费者感到厌烦。没有哪个企业能一条路走到底,海底捞的师徒利益机制、门店经理拓展店面分红机制、营造热闹气氛不管消费者需不需要的服务方式,这些导致了门店的盲目扩张和消费者的避而远之。海底捞如果还想着走这些老路,那必定会被其他新生的火锅品牌挤出餐饮业。做企业,就要做出和别人不一样的特色,在当今时代,不紧跟变化的节奏,就会被淘汰。绿亨公司何尝不是这样,产品创新、模式创新及团队人员更新是我们二十多年不懈地追求和实践,有了海底捞这面镜子,我们会更加警醒,努力和奋进,与广大绿亨人共勉。
(本栏目为刘铁斌博士工作随笔)
|